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初中五大学科

2022中考文言文复习试题2

2021-12-24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乃

十六、乃 1、副词 (1)可译为 竟然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 于是 、 才 、 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 是 、 就是 。当立者乃公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矣

十六、乃 1、副词 (1)可译为 竟然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 于是 、 才 、 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 是 、 就是 。当立者乃公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且

十四、因 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 于是 、 就 。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 由于 、 凭借 、 依靠 。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因

十四、因 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 于是 、 就 。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 由于 、 凭借 、 依靠 。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以

十二、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 凭、靠 。 例:乃入见。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用、拿、把、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 以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则

十二、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 凭、靠 。 例:乃入见。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用、拿、把、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 以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然

十、虽 连词 虽 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 即使 。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 虽然 如:故余虽愚,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虽

十、虽 连词 虽 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 即使 。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 虽然 如:故余虽愚,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于

八、于 1、引进动作 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 在 、 向 、 到 、 从 、 跟 、 对 、 给 等。 例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焉

八、于 1、引进动作 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 在 、 向 、 到 、 从 、 跟 、 对 、 给 等。 例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为

七、为 1、作介词时 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 i,可译作 被 、 对 、 给 、 替 、 当 , 为了 、 因为 等。 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 i,被。)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 i 向 对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而

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 可译作 就 接着 ,或不译。 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 而 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其

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 可译作 就 接着 ,或不译。 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 而 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

2021-11-11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者

三、 者 1、结构助词 译 的人 的事物 的情况 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 也 字结尾,起判

2021-11-11

中考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儿童故事小学试题中学题库初中库高中库知识点中小学图书字典大全词典大全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