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作文 > 中考作文点评 > 正文

名师点评:六篇经典初三生“创新”作文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匿名 2009-10-10 09:47:48

中考真题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之类的话语,中考作文评卷标准中常见,语文老师嘴里常说。对于作文而言,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语言含蓄等等,皆属于“创新”的范畴。然而,总是有很多同学把“创新”理解成“玩花哨”,理解成“标新立异”,理解成“投机取巧”,不是在思想、情感、文笔上下工夫,而是在表面形式上耍小聪明,净搞些拾人牙慧的所谓“创新”,结果常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针对2009年中考阅卷中作文在“创新”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编辑部邀请山东省乳山市金岭中学王洪旗老师,为我们考生总结常见的六大“创新”失误。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在2010年的中考作文中以“真实的体验、独特的感悟、新鲜的表达”的创新文本征服阅卷老师。

  一、过于透明的篇章结构

  记忆的底线

  ◇ 一考生

  翻开一册册厚重的史书,我们会发现太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笑看窗外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得十分潇洒。因为他们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十分不顺利,但他淡泊名利,把记忆中的失落与悲伤抛弃,潇洒地走向名山大川,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在赤壁之上,他记住了清风与明月,把它们谱成绝美的华章,让后代的人们永久地记住。潇洒的苏东坡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所以他的人生十分潇洒,所以他的诗文流芳百世。

  陶渊明

  陶渊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选择隐居田园,过上了“狂歌五柳前”“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生活。对于官场上的庸俗与无聊,他选择了忘记,在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中,他记住了隐逸的菊花,找到了淳朴的桃花源。隐逸的陶渊明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于是一首首光芒四射的田园诗世代流传,一直流传到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里,让我们天天背诵。

  更多人

  常常在溪亭日暮中“沉醉不知归路”的李清照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她用凄美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所记住的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她在“争渡,争渡”的途中所做出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告诉我们,他会“从明天起”记住所有幸福的点滴,做个幸福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凡·高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他用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记下了这个世界的激情与精彩,让我们后人永久地驻足赞叹……

  我们

  在漫漫人生路上,年轻的我们也将经历很多很多的悲悲喜喜,我们也应该像那些历史名人一样坚守住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点评与启示:应该说这篇文章体现了考生一定的写作功底:注意点题,首尾呼应,思路、结构一目了然,语言比较流畅,素材运用灵活。这类文章,阅卷人若看得仓促也许会给出不错的分数。但细读下来,就会觉得这篇作文有说不出的别扭,评阅时笔者将本文判为三类卷。“记忆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是“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吗?考生说得铿锵有力,让人读来却一头雾水。还有那一个个小标题,的确让人觉得思路清晰,但因为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这种“清晰”就成了“简陋”。

  这篇文章的“新”,似乎和“创新”不搭界,倒是有些“俗套”。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历来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宿构和套作,而本文给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这样:考生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硬生生地塞到这个作文题目之下。当阅卷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篇考场作文的处境就十分危险,评为三类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并无必要的“题词”“后记”

  心灵的底线

  ◇ 一考生

  天空有天空的底线,大海有大海的底线,森林有森林的底线,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心灵的底线……没有了心灵的底线,人还能称得上人吗?

  ——题记

  ……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沿着时代的边沿舞动着优美的姿势。但倘若超过了心灵的底线,人们将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住自己的心灵的底线呀,否则我们将丧失自我,走向万劫不复。

  ——后记

  点评与启示:每当看到“题记”的时候,阅卷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题记已经过时了……”然而还是有许多考生企图用这种过时的“创新”来“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殊不知此招早已让人审美疲劳,望之生厌了。而这位考生更是厉害,短短500多字的中考作文里,“题记”“后记”一应俱全,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所表达的观点也不过是对正文的重复啰唆,这除了证明自己表达能力的低下与思路的闭塞,还能证明什么?

  “题记”“后记”并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得在必要的时候用。使用之前一定得考虑一下,如果不用是否会妨碍文章主旨的表达。当你发现别人的作文中早已是“题记”“后记”泛滥的时候,那你作文时,如果不是非用不可,还是不用“题记”“后记”为妙。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