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文言文 > 正文

2020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礼记》二则

来源:网络资源 2020-05-18 10:19:14

中考真题

  虽有嘉肴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
 
  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善:益处,好处。⑦是故: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故曰:
 
  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课文分析
 
  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大道之行也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的。③行:施行。④为:是。⑤公:公共的。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⑦讲:讲求。
 
  ①信②修③睦。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
 
  ①信:诚信。②修:培养。③睦:和睦(气氛)。④故:因此。⑤独:只。⑥亲:以……为亲。⑦亲:父母。⑧子:以……为子。⑨子:子女。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
 
  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
 
  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养:供养。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⑥货:财货。⑦恶:憎恨。
 
  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弃:丢弃。②必:一定。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
 
  ①是故:因此。②谋:奸诈之心。③兴:兴起。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⑤故:所以。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而不闭。①是②谓③大同。
 
  ①是:这。②谓(wè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三)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示例一:不会实现。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言之有理即可)__示例二:会实现。现在的社会还不是“大同”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③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