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地理 > 正文

2019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5-15 22:15:17

中考真题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

(1) 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 (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

名称 长度 形状 指示方向 备注

纬线 不等 圆 东西 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极点为特殊纬线

经线 相等 半圆 南北 地球仪上赤道长为经线长的2倍

(3)特殊经纬线:

名称 分界线 (1)东半球范围:20°W以东到160°E以西

(2)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3)纬度在30°内为低纬度地区,在60°以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 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 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 20°W和160°E经线

五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高中低纬地区 30°、60°纬线

(4) 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

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 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

(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

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

运动形式 运动中心 周 期 方 向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地 轴 一天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时差

公转 太 阳 一 年 自西向东 四季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

比较项 时间 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于夜

秋分日B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C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于夜

春分日D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夏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同一时间:夏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 一 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和注记 。

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正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三、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 100000。 线段式:如 。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程度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三、图例和注记:

(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

(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

四、地图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

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

名称 海拔 形态

山地D 500米以上 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

高原E 500米以上 外围较陡,内部(顶

部)起伏和缓

丘陵B 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

平原A 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盆地C 无要求 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

(2)六种地形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或断崖、山脊、山 谷、鞍部、盆地或洼地)

山顶A和B: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盆地F: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

山脊E: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低处(成分水岭)

山谷D: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

鞍部C:两山顶的连接部位

陡崖G:等高线重叠的部位

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五

区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H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L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省 上海 沪 上海 简

省 江西省 赣 南昌

重庆 渝 重庆 福建省 闽 福州

河北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河南 豫 郑州 海南省 琼 海口

湖北 鄂 武汉 安徽省 皖 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一、多民族的国家: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二、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i?)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e?)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 “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称 东南丘陵(N)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和降水: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

a、一天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b、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海洋推迟1个月,南半球相反)。

二、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三、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四、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五、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 草原、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200mm 西北地区大部 荒漠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变化,不稳定。

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平均天气状况,较稳定。

(2)几种灾害性天气:台风------狂风、特大暴雨。

寒潮------严寒、大风。

水旱灾害-----影响范围最广。(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卫星云图的识别:用绿色表示陆地,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白色表示云团。

(4)常见的天气符号:

晴天、多云、阴天、雾、小中大雨、暴雨、雷阵雨、冰雹、小中大雪、霜冻、台风、沙尘暴等。

二、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2)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三、我国的季风:

(1)夏季风与冬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风 寒冷干燥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