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中考 > 初中资源库 > 初中课件 > 初二生物课件 > 生物上册课件

2019中考生物:“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专题解析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4-21 13:12:22

[标签:2019中考 生物组织 经验分享]下载试卷

一、对该种学习方式的认识

资料分析式的学习活动贴合新课程要求,通过此种学习方式的开展可以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

1、 一个不能少:资料分析首先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无论资料的搜集阶段,整理阶段,还是分析、交流阶段首先都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可以使其通过资料分析获得不同的收益,知识、能力、情感等。充分体现面对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2、 科学素养高: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于探究,使其更能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资料分析基础上的讨论与交流,是基于个体收益之上获得认同与完善的活动,讨论与交流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准确的表述、积极的思考的能力,虚心的倾听、友善的合作的情感态度,深入的探究、迫切的求知的愿望,这些都是学生受用一生的科学素养。

3、探究学习妙:资料分析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事实或生物现象来解释生物概念,论证生物规律的一种科学探究活动。资料分析式的探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学生由过去从书本学习学科概念、规律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在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设计了资料分析栏目,编写教材的专家学者为教师和学生们精心选择了资料资源,设计了探究问题,这就为在实践教学层面更好的贯彻资料分析式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

1、基于教材的资料资源的开发

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在数量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证,不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生物概念、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理解生物规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教材的呈现形式决定教材中的资料资源以文本资料、数据资料、图片资料为主,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保持探究的兴奋性,要依据教材附带光盘或从其它渠道获取视频、音频等资料。但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库,如何取舍?教师应在体会教材设计者对教材资料选择依据及设计意图基础上,遵循事件真实、表述准确、信息前沿、联系生活的原则上进行选取。

在《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中,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了如下资料资源:视频资料——生物进化的历程;学生整理的表格归纳资料——《生物五次大灭绝历史表》;图片资料——具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动物。

2、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意图

学生表现

所属组织流程

【导言:】同学们喜欢音乐吗?欣赏音乐要用耳聆听,用心感悟,今天老师也请大家用心来感悟一曲宇宙中最神奇美妙的乐章,但不仅要用耳聆听,还需用眼观看。看谁能看出其中的奥秘?

请看:播放生物进化短篇。

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几位同学把从视频资料中获取的信息都表达出来了,我相信其它同学也有自己的理解。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乐章叫做《生物的进化》,它的演奏者就是神奇的生命,在这首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发没发现有一些音节丢失了,又有一些新的音节出现了,为什么会这样哪,究竟是谁谱写了这篇乐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尝试探究的主题:(点击课件,书写板书)生物进化的原因!

用诗般的语言创设神奇美妙的意境。希冀使学生用欣赏“美”的视角感受生命。

提供视频资料,并暗示学生带着一定的观察目的观看视频。

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视频资料主信息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视频资料的分析结果,考察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

创设整节的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感受到优美的意境。

全神贯注于视频,积极思考,都想找出其中的奥妙。

精致的画面,神奇的生物进化过程,学生既感叹于生命的美丽,又有进一步了解的渴望。

对视频资料显示的信息进行整理,联系到刚学过的知识:生物进化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由观察的信息,融入问题情境,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进入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

表达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

明确探究主题

探究主线设置:科学发现之旅

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线索,使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序进行。

为科学的研究所吸引,渴望体验严谨的科学发现过程。

创设探究主线

【谜雾重重】:让我们乘坐化石这架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探访生物灭绝之谜。

展示:《生物五次大灭绝历史表》(学生整理)

问题:五次生物大灭绝原因假说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生物怎样才能生存繁衍?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共同点是:环境的改变导致生物的灭绝。说明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基于对事物的观察,通过对表向的分析,产生对内因的探究愿望。

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概括、初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资料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程度,及提供机会锻炼学生表述的能力,培养其虚心听取意见的态度。

生物灭绝,特别是恐龙的灭绝是兴趣点。乐于探究。

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

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假说的共同点。

通过全班学生智慧的交流与碰撞,体会到对资料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要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思考分析。

整理资料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表达与交流

得出结论。

【初露端倪】:虽然旅程刚刚开始,但我们的探究结论已经初露端倪了,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概括地说就是适者生存。

那生物怎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呢?

给予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进行深入探究的欲望。渗透进化论。

感受牛刀小试的喜悦。

产生继续深入探究的信心。

产生求知欲望。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拨云见日:】

1、细致观察

2、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疑问呢?

2、之事例分析

将教材中的桦尺蠖的故事资料分解成资料一、资料二。

请同学独立阅读资料一,分析问题。

有没有产生新的疑问?

小组合作: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并制定出初步的计划。

表达与交流: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完善一些小组的假设与计划。

那我们的假设究竟对不对哪?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以小组合作、分析资料的方式进行验证,

明确资料分析活动的程序:

需解决的问题:

◎资料显示作为变异类型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原来的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环境改变了,但没有深色变异类型的出现会怎么样?如果有深色变异类型的出现,但环境没发生改变,又会怎么样?由此可见只有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桦尺蠖才能进化?

◎推尔广之,请你尝试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表达与交流

提出新的问题

讨论交流

展示桦尺蠖图片

提醒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图片资料进行细致观察。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层次不同的问题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式的资料分析。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保持问题意识,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对别人进行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寻求科学的真现,验证自己的推测。

较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优势。

组织学生科学的进行资料分析。

创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互相完善,不是互相攻击。从欣赏与帮助的角度进行交流

及时抓住同学智慧的闪光点,给孩子们时间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观察图片,并简练的语言描述获取的信息。

意识到进行资料分析活动始终要带着问题意识。

问题:为什么桦尺蠖有两种体色,停留的背景也有两种?

仔细阅读资料一后,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

时刻带着问题意识。

问题:为什么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桦尺蠖体色与环境颜色有关系吗?

通过积极的思考、交流,得出小组的假设与计划。

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积极思考,帮助其完善。并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自己身上寻找不足,进行完善。

活动要求:

明确分工职责

独立分析问题

相似结果合并

班级交流讨论

积极发达分析结果。深入思考别人的结论,公正地进行评价。

大胆提出新的疑问: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逐渐加强,如果再过100年,曼彻斯特变回山清水秀、绿树成阴,那时桦尺蠖会不会又变成浅色的哪,如果变成浅色,那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呢?

积极思考,热情交流。

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表达与交流

明确活动要求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百花齐放】

扩充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内容。

扩展知识的范围,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各种适应特点都是通过漫长的进化获得的。

惊讶于神奇的动物适应特点,意识到进化的作用。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走过了一条寻找科学真理的发现之旅,收获是幸福的,老师也真切的希望在同学们的人生之旅中,也能自强不息,不断调整自己,去主动迎接环境的挑战,进化成一只能经历风雨的高飞雄鹰!

提升学生科学的进化观点。外延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对人生新的认识,感受到老师与家长的希冀与盼望。

三、课后反思

整理和分析资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需要发挥一定的理解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归纳和概括能力。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反映人与人之间在智能方面最本质的差异,也是21世纪生存的关键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新的课程理念转变了我们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捕捉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从而设计课程,教师站在专家的肩膀上,也应捕捉这些施教点,在课程标准的规范下,在教材的启示下,针对教学的实际,创设专属的教学设计。基于此认识,也基于对资料分析式的探究活动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这节课。希冀通过科学的组织方法,开发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使学生正在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培养其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在小组合作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愉快,认同合作的意义,乐于合作,科学的合作。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依据实践经验,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图片资料的分析: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对图片进行细致观察,通过锻炼使其能抓住图片信息反映的主要事件,并能关注到与主要事件相关联的细节。如对桦尺蠖图片的观察,其能关注到桦尺蠖为图片反映之主信息,关联细节——数量、体色、背景颜色等。其次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交流从图片获取的信息,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是在图片资料分析中,在其它几种形式的资料分析中是应始终保有的。自主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对文字资料的分析:指导学生运用语文阅读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初步阅读,获取大意,再依据讨论题(教材提供、教师设计、学生发现)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联系生物学知识,通过深度的思维解决问题。

3、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数据资料的来源包括教材提供和实验生成,形式包括数据表单、图表(坐标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等)等,对此类数据的分析可体现学科整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逻辑分析资料,寻找数字或图形的内在规律,甚至可通过数学计算、统计的方法分析数据资料,继而联系生物学知识判断、推理、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或验证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

4、对视频、音频资料的分析:此两种资料的提供,教师注意主题明确,信息含量不宜过大,形式上视频、音频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种资料传达信息需要学生捕捉、记忆,信息量大,不便学生记忆。此种资料的出现一般作为辅助说明。如学生学习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后,通过视频展示该历程,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对其分析,应指导学生概括出资料反映事件的主线,如主角、主要群体是什么,反映的事件是什么,暗含的生物规律是什么等。

5、组织学生交流资料分析的成果:分析应是在个体基础上进行,群体的分析在个体基础上依靠同伴间的交流进行,交流分为组内、组间、班级整体三个层次,可依据需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取舍。教师设计此类活动时,充分安排好时间,可以如下方式进行:

明确分工职责(活动之前明确分工,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可轮换担任。)

独立分析问题(个体层面。可用笔记下自己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产生的新的问题)

组员发布结果(群体层面。组长组织发言)、

相似结果合并(组员相似的结论、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达成共识,由记录员记录最终结论)

班级交流讨论(由发言人发布本组对讨论题的分析结果,如有新问题也可提出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6、教师评价:在资料分析式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以上为个人总结及与区域内教师共同教研所得,尚需完善、改进,以期通过此次全国性的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与交流,通过专家的指引,对该专题的理念认识,实践操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冯 莉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赵春彬

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赵绿蔓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1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初一要关注的知识点

看过此书的人还看过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