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政治 > 政治知识 > 正文

初中政治知识点:中考复习37个考点(18——26考点)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8-01-20 16:12:10

中考真题

  考点十八: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的含义及宪法规定
 
  (1)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国家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迅猛增加、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只有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3.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义务教育的特点
 
  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普遍性、强制性的特征。
 
  ①免费性,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杂费。
 
  ②普遍性,指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要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③强制性,指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5.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常见行为
 
  有的家长让子女辍学打丁、学校随意开除学生、老师随意令学生停课、有的学生在危房上课、有的企业招用童工等。
 
  6.维护受教育权的主要力‘式
 
  ①向当事人宣讲法律知识,使他们知道行为的后果,自觉纠正侵权行为;
 
  ②向学校、老师或向村委会(居委会)求助,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
 
  ③如果是因为经济困难,可以与家长协商解决,也可以向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社会求助。
 
  ④在以上方式都不行时,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
 
  7.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中学生应该做到: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四有”新人。
 
  考点十九: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特殊保护。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1.人身权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2)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3)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人身自由权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它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健康权又包括身体健康权和精神健康权。
 
  (2)生命权是公民作为人的存在、作为权利主体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
 
  (3)在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4.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都对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作了具体规定。
 
  5.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生来说重在预防、远离危险、避免受到伤害。
 
  ②要学会自己我保护的基本方法,面对不法侵害要
 
  勇敢更要机智,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向家长、老师、邻居求救等。
 
  ③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究不法侵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④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要求他人要尊重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我们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不伤害他人。
 
  考点二十: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懂得尊重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了解隐私权的含义,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
 
  1.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不容他人侵犯的一种人身权。
 
  (2)具体包含: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2.肖像权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2)侵犯肖像权的现象: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3.姓名权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2)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
 
  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4.荣誉权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
 
  (2)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5.依法维护人格尊严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时候,要用合理的方式或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包括:运用法律手段使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不能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
 
  6.隐私权
 
  (1)隐私权的含义;①所谓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1
 
  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②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者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私事,如生理上的缺陷、隐疾,个人的心理活动、日记信件的内容、个人信息等。③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生活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2)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①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法律要求。
 
  ②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使他
 
  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有人为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取揭露他人隐私的手段,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这些都是违法的。
 
  (3)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②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情况以弄清事实或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采用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③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同时,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考点二十一: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
 
  ◆了解智力成果权的含义。
 
  1.财产所有权
 
  (1)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方式
 
  ①民事法律手段,这是最普遍的手段。
 
  ②刑事法律手段,这是最严厉和最有效的手段。
 
  (3)公民获得财富的合法方式:勤劳、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创新精神、资本、管理等。
 
  2.财产继承权
 
  (1)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2)法定继承
 
  ①含义: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
 
  ②顺序:
 
  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③遗产的分配原则:
 
  ★一般均等原则。一般情况下,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分额应当均等。
 
  ★协商原则。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继承人继承的分额也可以不均等。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3)遗嘱继承
 
  ①遗嘱继承的含义: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3)遗嘱继承
 
  ①遗嘱继承的含义: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规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立遗嘱的人叫遗嘱人,根据遗嘱规定有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定继承人叫遗嘱继承人。立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的方式处理遗产,遗嘱所涉及的遗产不再按
 
  法定继承的方式处理。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应当是遗嘱中所指定应由其继承的遗产,在种类、数额上都应与遗嘱的指定相符。遗嘱继承人在按照遗嘱继承后,不影响其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其应得的法定继承份额。
 
  ②遗赠的含义: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中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在遗嘱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为受遗赠人。
 
  (4)法律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
 
  ①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是受法律特殊保护的。
 
  ②未成年人对于继承财产获得的财产享有所有权。通常这部分财产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其管理,并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而使用,不得随意处分。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明确规定:保护未成人的合法财产的继承权。
 
  3.智力成果权
 
  (1)含义:智力成果,它是指人们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或精神产品。依靠智力成果产生的权利叫知识产权,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智力成果权又称知识产权,是指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
 
  (2)智力成果权包括的内容: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狭义的知识产权
 
  主要包括著作权、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的法律保障
 
  ①《著作权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作品的著作权。
 
  ②《专利法》中,若该未成年人的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是依靠学校的主要设备完成的,学校享有该专利权;若该未成年人是独立发明的,则该未成年人享有专利权。一般,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的保护同保护成年人是相同的。
 
  (4)如何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①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
 
  ②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点二十二: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知道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消费者的几项权利。
 
  ◆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
 
  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1)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其它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物权法、刑法等。
 
  2.我国消费者享有的重要权利有:
 
  (1)安全保障权:安全保障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所享有的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和按照自己真实意愿从事交易活动,对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予以拒绝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在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维护尊严权:维护尊严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3.消费者的义务
 
  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
 
  4.消费者应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则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5.消费者应掌握维权的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如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1)国家: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市场经济中各类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等。
 
  (2)经营者: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
 
  (3)消费者:要提高消费素质,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充分行使揭发检举等权利,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学会合理消费:
 
  消费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消费前要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不攀比、不浪费;消费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绿色消费等。
 
  考点二十三: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知道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是国家的最高权威。
 
  ◆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届于我国法律体系的首要地位。
 
  2.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原因: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题,除了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国的基本原则外,还规定国家政权机关组织和规定本权利和义务。而一般法律的内容只规定国家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普通法律有违宪内容,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3)从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是由特定的机关依照特定的程序进行。而一般法律都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我国宪法的修改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确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基本权利是公民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权利。我国设专章规定了公民享有二十多项自由和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3)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①二十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
 
  ②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设立民事、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庭。公民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相应的审判庭提起诉讼,人民法
 
  院将依法进行审理,保证公民合法权益。我国律师制度、法律援助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
 
  4.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树立宪法意识,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考点二十四: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治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及其内在联系。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意义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不实施宪法,就无法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有就很难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4.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指的是立法,要求建立体现人们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法治轨道。
 
  ②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而不得违背法律。法律如果不能为人们所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还会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权威产生怀疑。
 
  ③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丝不苟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反之,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乱法、徇私枉法,不仅使法律的权威得不到维护,而且会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6.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7.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不健全;
 
  (2)行政执法效力有待提高;
 
  (3)司法公正有待提高;
 
  (4)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
 
  8.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国家:
 
  ①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公正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严格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实施依法治国,要完善执法监督'发挥群众监戛≯
 
  (2)公民:①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
 
  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
 
  ③掌握法律武器,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二十五: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制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公民享有的监督权及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
 
  ◆行使监督权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学会行使监督权。
 
  1.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意义
 
  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其中的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其中的制约,除监督的制约外,还有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
 
  2.我们要有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和社区的事情,有公民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3.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行使监督权,可以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也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强的表现。
 
  5.公民行使监督权要注意的问题
 
  公民行使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以事实为依据,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还应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法律禁止的方式。
 
  6.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合法方式
 
  (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专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3)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反映。
 
  考点二十六: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社会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
 
  ◆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地分配利益与负担,公平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
 
  ◆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公平的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
 
  ◆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正义制度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个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
 
  1.公平
 
  (I)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
 
  (3)公平总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2.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3.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1)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2)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维护社会公平能协调社会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4.公平合作的重要性
 
  (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使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
 
  (3)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运转。
 
  (4)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5.如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公平合作的观念和他人相处,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2)尊重规则,自觉履行份内职责。
 
  (3)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
 
  (4)培养自己的正义感,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如何对待不公平现象
 
  (1)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采取的具体措施
 
  (1)建立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3)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4)取消农业税;(5)家电下乡;(6)廉租房建设;等等。
 
  8.中学生在维护社会公平上能做些什么
 
  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9.正义行为
 
  (1)含义
 
  在社会进程中,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2)要求
 
  ①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有正义感,为人正直。
 
  ②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3)重要性
 
  ①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通过制度正义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③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和谐。
 
  (4)正义制度的重要性
 
  ①正义制度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
 
  ②公平的合作,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10.非正义行为
 
  (1)含义
 
  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2)产生的原因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正义的制度不完善等。
 
  (3)危害
 
  损害别人的权益和机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危害整个社会。
 
  (4)减少非正义行为发生的措施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健全法律,严格执法;建立健全正义的制度等。
 
  11.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2)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3)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勇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