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学生作文 > 写作指导 > 正文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关系型议论文如何编写论点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9-04 20:03:05

中考真题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关系型议论文如何编写论点
 
  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辨证的、矛盾的关系。
 
  ⑴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关系式话题题面形式基本有三种:
 
  Ⅰ、考题明确给出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一个并列式短语。
 
  如2005年全国高考卷二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凤头、猪肚、豹尾”等。2007年海南高考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2007年四川高考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
 
  Ⅱ、明确给出话题,但话题不是用并列短语,而是用表关系式的词语组成。
 
  如2005年辽宁高考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等。
 
  Ⅲ、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从所给的材料中仍然可以归纳出关系式的话题。
 
  如从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两个图形及其提示文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星形和圆形”的话题。从湖北省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出与入”的话题。从2007宁夏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创造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执著”的话题。
 
  话题作文是自2003年至2007年各省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2004年全国各地共有15份高考卷,其中有10份试卷的作文话题是关系式的。2005年全国各地共有17份高考卷,其中有9份试卷的作文是关系式话题。
 
  ⑵从材料作文或者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论题的。
 
  例如从2008年全国2卷新材料作文《海龟和老鹰》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动机与结果”的论题。
 
  ⑶用并列短语作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题目的,或者用表示关系的词语组成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题目的。
 
  用并列短语作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题目的也有很多,如“天才与勤奋”、“理想与现实”等,用并列短语来作半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题目也有很多,如“平凡与 ”(填空线上可以填上“伟大”“平庸”“不平凡”)、“ 与创新”(填空线上可以填上“求实”“继承”“改革”)。
 
  运用表示关系的词语组成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题目的也有很多,例如“事实胜于雄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读书 乐读书”(要求在填空线上填上适合的动词。如可以填上“不如”、“就能够”)。
 
  此类话题或者文题的写作难度较大,所以我们专题介绍此类话题或文题的编写方法。
 
  2.关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论点的一般方法。
 
  ⑴相辅相成式(对立统一式)的论点。
 
  话题中或题目中两个概念相互矛盾,相互依存。先弄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Ⅰ.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它如何决定次要矛盾;
 
  Ⅱ.矛盾的次要方面是什么,它如何反作用于主要矛盾。
 
  而后编写论点。编写方法举例:
 
  ①最简单的写法:正反对比法。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二者关系。
 
  分论点一:正确对待二者关系,就能取得什么效果。
 
  分论点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二者关系,就会产生什么后果。
 
  《dp》例《/dp》
 
  话题:说话与交际
 
  《dp》例《/dp》
 
  中心论点: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只有说好话,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办好事情。
 
  分论点:
 
  Ⅰ、好言似蜜,沁人心扉,美化人情关系。
 
  Ⅱ、恶语如刀,剜人心肉,割断你我情义。
 
  ——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②并列式或层进式的分论点。
 
  《dp》例《/dp》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二者关系。
 
  分论点一:从一个方面阐明如何正确对待二者关系。
 
  分论点二:从另一方面阐明如何正确对待二者个系。
 
  两个分论点呈并列或层进(承接或递进)关系。
 
  《dp》例《/dp》
 
  中心论点:说话往往事关人际、国际大事成败,我们应该学会说好话。
 
  分论点:
 
  Ⅰ、好话是利国利民的良方。对上级,动以情感、借事喻理的谏言,是一种好话。
 
  Ⅱ、好话是射向敌人的利箭。对敌人,晓以利害、有备无畏的言语,是一种好话。
 
  ——分论点为并列式。
 
  《dp》例《/dp》
 
  中心论点:
 
  说话事关交际成败,要学好话,必先学做人。
 
  分论点:
 
  Ⅰ、要说好话,先学做好人。
 
  Ⅱ、要学好话,必学做智者。
 
  ——分论点为层进式,按照时间先后排序。
 
  这种写法每段都是议论如何处理矛盾双方面的关系问题。这样,就化难为易。使关系式话题或论题的论点编写法与一般的话题或论题论点编写法一样了。
 
  还有一种写法是每个分论点侧重写矛盾的一个方面的作用及其影响。
 
  《dp》例《/dp》
 
  中心论点:议论二者关系,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办的主张。
 
  分论点一:议论矛盾主要方面的决定性影响、主导作用或者如何正确对待。
 
  分论点二:议论矛盾次要方面的对主要方面的影响、反作用或者如何正确对待。
 
  《dp》友情提示《/dp》此类话题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即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写作前可用这理论去分析具体问题,得出具体结论,将具体结论作为论点和分论点,并用事例证明这一结论。但切忌在文章中搬用过多抽象的政治理论。否则会使文章枯燥无味,甚至因说不清理论而产生失误。
 
  《dp》例《/dp》文题:张扬个性与团队精神
 
  中心论点:
 
  我们必须在发扬团队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张扬个性,使我们的团队因更富特色而充满生机。
 
  分论点:
 
  1.孤雁难以独存,人没有团队精神就难以立足于社会。
 
  2. 一花难以扮春。团队没有目标统一而富有个性的成员,则毫无生气。
 
  《dp》说明《/dp》发扬团队精神为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在“2”中加上“目标统一”四个字。
 
  ⑵对比选择式关系。
 
  ①不兼容的选择关系。
 
  即两种事物不能同时选择,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的论点。
 
  《dp》例《/dp》
 
  文题:张与弛
 
  中心论点:
 
  只有张弛有道,才能作好工作,读好书。
 
  分论点:
 
  1.箭若在弦,只有张弓,才能飞矢中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之中,只有全力以赴,紧张运作和学习思考,才有成效。
 
  2.箭若离弦,便要弛弓,以再张弓射的。人在工作学习之后,就要放松精神,享受生活,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与工作。
 
  ——不同条件下只能作不同选择,但对两种情况仍有所侧重。此类题目还有:“进取与放弃” “知足与不知足”等。
 
  ②兼容的选择式关系。
 
  即两种选择可以同时并存。
 
  《dp》例《/dp》
 
  话题:星形和圆形
 
  中心论点:
 
  我们既要学做圆,遵守社会规范;又要学做星,闪耀独特光芒。
 
  分论点:
 
  1.没有规矩,无以形成方圆;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遵守社会规范。
 
  2.没有星星,无以点缀夜幕;我们必须闪耀独特光芒,装点历史的天空。
 
  ⑶对比取舍式的选择。
 
  即在比较两事物是非优劣后,舍弃错误或不良的,选择正确和优秀的。
 
  《dp》例《/dp》
 
  题目:守旧与创新
 
  中心论点: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反对守旧,提倡创新。
 
  分论点: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守旧只留恋往昔,落后倒退。
 
  2.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创新是扬弃过去。激流勇进。
 
  ⑷因果承接式。
 
  《dp》例《/dp》
 
  题目:《我忧我思》(2007年福建省检语文卷命题作文)
 
  中心论点:我忧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分论点:
 
  1. 忧而不思则惘,惘而不思则亡,我忧故我必思。
 
  2.忧而深思则明,明而行之则兴,我忧故我必思。
 
  ——以上用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论证“我忧”与“我思”的因果关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