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福建中考 > 厦门中考 > 重点中学 > 正文

厦门市二级重点中学:厦门大同中学简介

来源:中考网 作者:叶子静 2012-10-09 15:56:07

中考真题

  学校简介

  特别是在2006年,大同中学与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进行整合,并按照“一校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两校的整合,实现了两校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厦门东部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大同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1亩(全区中学面积最大),教职工240人、学生3168人,一跃为思明区一所各种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近年来,学校新班子确立了“发扬传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整合和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爱心”校园,积极探索以“诗之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路子,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国家课改综合实验基地校”、“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等称号,还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大同的办学一直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同中学,这块既有优良传统又有现代教育气息的金字招牌,必将在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办学目标

  办有内涵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育有终身发展能力的有志之才。

  学校建设的目标

  一、办有内涵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是学校建设的目标。

  有内涵,就是有主宰学校的精神文化。

  大同中学82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宝贵的精神文化,成为学校的“魂”。学校开创者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发扬踔厉,振我中华”的办学宗旨,奠定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石。

  这种文化,是热爱祖国的大爱文化。为振兴民族而办学、为振兴民族而读书,一代代大同人,心怀高远,奋斗不息。

  这种文化,就是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务实求进的精神,珍重团队勇于创新的精神,爱我母校荣我母校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创造着大同历史的辉煌。我们继承与发展大同文化,必将不断丰富精神内涵,使学校永葆青春,充满活力。

  有特色,就是有个性特长。

  “诗之校”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诗之校”实质上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充满诗歌的学校。将优秀的诗歌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也引导学生创作好诗,在学生的心田播撒诗歌的种子,让它生长开花结果,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体验,获得美好的人生感受。二是充满诗意的学校。通过诗歌这个平台,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得到融合,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境界,形成不断进取的学校文化。力求让我们的师生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气质,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获得超越自我的素质和力量。

  有特色的另一内涵就是,我们不断鼓励教师在教育中努力形成教有特色;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学有特点。

  高质量,是高标准的教育质量。

  这不仅仅是高考、中考、会考取得好成绩。我们创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和谐进取的诗意氛围,创设多样积极的育人途径,培养个性发展的有志之才,让学生和谐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人,将学校办成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学校。

  育人目标

  二、育有终身发展能力的有志之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

  我们的教育必须直面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学生走入社会或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必须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与发展能力。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发展能力。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变学历教育为学力教育,变传单纯传授知识教育为着重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变注重语言、数理逻辑智能教育为注重个性发展、协调发展的多智能教育,变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教育为引导学生面对问题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育。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地构建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发展的环境。使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成为该校的教育现实。人才培养,德育为先。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在众多私欲负面现象影响学生的今天,我们秉承大同“发扬踔厉,振我中华”的思想,强化热爱祖国的大爱文化,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以高尚的理想、宽阔的胸怀、博大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促进他们立志成才。

  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理想,有修养,会学习,能创造。他们凭借健康、积极的思想、体魄、能力走向未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

  办学理念

  办学思想

  “人人有才,适之而导,人人成才”是新一代大同人总结八十多年来丰富的办学经验并探索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同时结合学校整合实际,全面挖掘,深入思考,传承创新,不断提炼,凝铸而成的办学理念。

  “人人有才”是我们的学生观。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因此正确的学生观决定办学的方向。“人人有才”中的“才”指的是学生的才能、潜能。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每种智能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分,只有领域不同。由于遗传、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存在着差异性。对大多数人而言,所拥有的单项智能的程度和组合有所不同,各种智能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一个人客观存在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我们不否定学生个体有这样那样的弱势智能,但我们更看到他们身上的强势智能,更看到强势智能的开发对整体智能结构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认为在学校是没有绝对的“差生”,有的只是“差异”。每一个人都具有学习的能力与发展的能力,只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就能有所作为,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感受生命的积极意义。

  基于这种思想的教育,是充分肯定学生能力的教育,激励学生自信、奋进、探索、创造,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这种思想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意义

  “适之而导”,就是研究学生个体潜能与发展潜能,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或途径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信心,探索学习规律,发挥才干,增长能力,学有所成。

  “适之而导”,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是教学意义。

  什么是一堂好课?不同的学生由于智能结构各异,其学习风格也有许多不同,成功的教学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教师要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停留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上。

  二是德育意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思想教育也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呈现个别性特征。如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的差别,以及后天环境影响的差别,使其思想复杂多样。因此,思想教育必须“适之而导”。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智能特点,了解学生在自我认识、人际交际等方面的得失与已经形成的意识,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合不同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是管理意义。

  从学校整体角度看,在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环境建设等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丰富多样的选择,创设供学生个性的发现、发展、展示的丰富多样的途径,满足学生感受成长、追求成功的需要。

  要做到“适之而导”,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胸怀宽广、品德高尚、知识广博、与时俱进。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优点和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材施教,导之有道。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学生乐学、活学、会学,自信、自律、自强与愉悦。

  “人人成才”,是我们的办学追求,也是我们的人才观。“人人”是指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切实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这克服传统偏见,体现了教育均衡理念。“人人成才”的“才”是指每一位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发现与肯定,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与发展,带动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一个学生强势智能发展带动了整体智能结构的综合发展,提升了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与其它能力的素质,学生走上社会,就容易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立足立身,创业发展,有所成就,就能够面对不断而来的困难,勇于挑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拥有自信的人生。

  基于“人人有才”的学生观与“适之而导”的教育实践,“人人成才”就由可能变为必然。学生发现自己长处,形成自信、顽强的品格,具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自觉学习,科学学习,顽强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不断成长为积极乐观的,有理想、有体魄、有办法,会生活、能创造的世纪新人。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