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资源库 > 初中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4-03-13 11:02:16

中考真题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着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而欣喜,“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令人敬畏的新疆域感到惊奇”。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无处不在”,初看标题,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文章开头突发议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引起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作者并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由此及彼步步追问:“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到第6、7段,对这一问题做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显然,一部分恐龙正是搭乘这班“航船”来到南极的。

  第8、9、10、11段简明地介绍了“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地球在四十多亿年的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由于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太长,它们恰好经历了一个泛大陆由合而分的过程,成了地质演变历史的见证。泛大陆先是分成了四块,然后大部分继续分裂(只有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合为一体),于是,“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南极大陆,这个也曾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之舟”,由于它驶向了地球的极地而“最后成了冰天雪地”,导致搭乘这班航船的大部分生物灭绝,恐龙不过是它们之中较为显赫的一个族系。如果南极大陆现在没有几英里厚的冰层覆盖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当年大灭绝的遗迹。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这表明每一个科学的新发现都会引起新的思考,成为新的科学研究的基础,或者由此可以开辟出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或者为已有的研究、假说提供新的证据,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向前发展。这就照应了作者在本文开头提出的观点。

  被压扁的沙子

  这篇短文,初看题目不知所云,什么叫“被压扁的沙子”?沙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并且,在开头一段,作者同样提出了一个与题目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读完这段文字,感到仿佛是在讨论前一篇未了的话题。的确,与前文的论证方法异曲同工,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接下来,作者从引述1980年一则报道谈起,继续探讨6500万年前的那次“大灭绝”,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这就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行文至此,才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

  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及形成原因之后,便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一)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二)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作者讨论这些问题似乎与开头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关系,再看下文,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

  行文至12段,作者在前文所阐明的科学理论依据基础上,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因为有挤压才有斯石英,而有火山就没有斯石英,火山会把斯石英恢复成普通的沙子)。最后,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检测”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同前文一样,本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又一杰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二、问题研究

  1.“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实际上,第二篇短文也用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道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

  2.“如果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的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接着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明了“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这样又把本来的疑团推进了一步: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至此,才对本文所要阐明的中心议题正面作答。由此可见,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应有所启迪。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