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考点讲解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风吹麦浪 2011-01-11 14:32:07

中考真题

  《曹刿论战》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将实情报上。"曹刿说:"这点小信用,难以令神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他们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擂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怕有埋伏在那里。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二)要明确

  1.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3.又何间焉:参与。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减。竭:消失。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让……信服。弗:不。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11.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13.彼竭我盈:旺盛。14.望其旗靡:倒下。15.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重点语句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去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将实情报上。

  理解性默写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三鼓之后才能作战的理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

  5.曹刿认为对于作战而言最重要的的是:夫战,勇气也。

  阅读理解

  1."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答:"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8.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答: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答: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

  10..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明确: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11.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明确: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