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家长 > 家长必读 > 正文

[家长必修]如何做好初一学生家长?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匿名 2009-11-06 11:54:48

中考真题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后,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生活,将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许多的不
安定,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

  

  由小学升入初中,这对每个初一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质变。表面看来,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成绩好的踌躇满志,欲在中学大显身手;基础差的也满怀希望,暗下决心,想在中学重新做起。一些缺乏经验的家长和教师这时也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现象而忽视将会出现的新问题。其实,学生进入初中后,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生活,将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许多的不安定,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

  首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环境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是怎么回事?中学有哪些新的不同于小学的要求?他们心中无数。因此,刚入初中,不少人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行动,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懂规矩”或“孩子气”。所以,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既是光荣的、自豪的,又是陌生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会带来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兴奋、激动、好奇、胆怯交织在一起,难以适应,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帮助。所以新生人学应该首先带他们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出中小学生活的差异,帮助他们安定情绪,适应新的环境。尽快消除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紧张与不安定。

  第二,要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首先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明显变化。在小学,主要学科教师基本上担任一个班的课,而中学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或几个班的课。这样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关照就不如小学教师那样清楚和周到,这就会使刚入学的初中学生感到不适应,并可能对教师产生疏远的“自立感”。所以,初一的教师即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倾向,同时又要照顾到他们是刚从小学上来,还需要给予较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师生关系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学生或则抱怨老师不放手,或则说老师对人不关心。其次,要适应朋友关系的变化。由小学上了中学,经过编班后,小学时的一些朋友逐渐疏远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学,一时还不大熟悉。这种人际关系的重新分化与组合,必然会造成初一新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拘谨、紧张或不安。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迅速形成健全的班集体,让学生们相互了解和亲近起来。否则,会造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产生“乱班”。

  第三,要适应学习生活的变化。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课程的门类比较少。而到了初中,一下子拿到手的新书有七八种之多,因此,他们既感到新鲜,又有些紧张。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学习中脑力和体力的负担也加重了,这时,有的学生会觉得手忙脚乱,有的学生又会觉得自习时无事可干,个别的弱者甚至会感到恐惧、惊慌和不安,产生对学习的不适应。因此,初一的教师要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利用初一新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并逐步向抽象过渡。要具体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注意掌握学习的负荷量,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的新变化。

  那么,如何做好初一学生家长呢?

  根据这几年对初一学生的观察,主要出现这样一些状况:

  1.入学成绩很好,但是经过期中考试就开始下降,到期末更加的惨不忍睹。

  2.在小学里一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学习的孩子,到了初中也依然努力,但是成绩却不佳。

  3.在小学里优秀,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平平,久而久之,便丧失学习信心。

  4.在小学里面靠着聪明劲,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成绩也能过得去的,但是这些坏习惯延续到初中后,很快就会沦为差生。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1.从环境变化看,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学生活动的范围比小学大,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也多了。

  2.从管理方法看,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从教学内容看,从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五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课本比小学的厚,课本里的字比小学的小),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从教学方法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

  5.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里是分优秀和良好等级,而优秀的跨度从80分到100分。所以我们看到优秀就觉得孩子小学学的非常好,其实不然。再加上小学内容简单,考90分以上很容易,在初中想各科都考到90分就比较难。孩子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化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予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并不呈直线上升,一般以12-18岁为青春发育期,青春期的特点是生长的速度突增,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青少年时期的身高、体重逐渐接近成人,机体各系统、器官也渐渐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最强,从初中开始了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这个时期做家长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没有小学时候听话,原因就在此。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这个过渡时期,如果家长能够高度重视,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那么谁就会在今后的岁月里收获到来自孩子成长的快乐。

  那么,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一要细心观察。进入初中以来,学生至少在表面上都是积极向上的:成绩好的踌躇满志,欲在中学大显身手,基础差的也满怀希望,暗下决心,想在中学重新做起。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家长只看到这些,就以为孩子长大了,不用操心了,从而放松了监督,不久孩子的各种状况就会表现出来,再来改正就会错过教育时机。因此我们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在学校里的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二要重过程轻结果。不要只是在看到了考试分数的时候才想起要管孩子,或者打骂一顿。要在平日里就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要监督和陪伴,这个监督和陪伴并不是意味着监督作业,也并非是辅导作业。

  以下几方面大家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听”。听什么?听孩子回家后聊的当天各科学习内容,这其实是叫梳理知识点。先复习再写作业。我的观点是复习这一步可以说,可以写。就是尽力回想当天所学的每个学科的知识点,或者在纸上写出来。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听或看,其中一点就是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关注你上课的听讲情况。慢慢的孩子上课就不敢走神或摆弄东西。

  2.“看”。看什么?看作业和小考卷子。初中的作业样数会很多,要求孩子记到本子上,我们要核对一下是否都写齐全了,不要只听孩子说“我都写完了”,家长每日监督,会让孩子减少偷懒的机会。

  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讲作业题。要鼓励孩子去问老师,去和同学探讨。因为这些题你虽然会做,但是你不一定讲得明白,你还不一定有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大家通常是没有耐心的。再说问老师和同学才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3.“做”。做什么?做计划。要帮助孩子做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计划。这事情要指导孩子去做,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去制作,大家不妨去看看魏书生老师的学习方法一书,里面的那些复习预习什么的全都是运用的这个原理。这个计划一定要细,具体到在什么时间里,我复习的是哪一科哪一章节或者我背哪一课单词。中午,晚上,周六周日都要做。

  4.“整”。整什么?整理错题。一般情况是孩子整理。其实学习的差距就是看谁学的更为扎实些,而不是谁做出了难题。所以这些错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宝贝。好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介绍经验时都有此招。

  最后要提一点的是,不要认为孩子上了初中,就是老师的事情了,老师会管的。的确老师是会很认真的管,可问题是平均分下去,老师花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就会很少。初中里每天八节课,有时候这八节课全有课,所以即使老师就想给那个孩子吃点小灶也没时间啊。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并非是事业上的成功,而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也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