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资源库 > 初中练习题 > 初三生政史地 > 正文

初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检测题(二)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匿名 2009-09-22 17:51:07

中考真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藻(z o)井 额枋(f ng)

  妃嫔(p n)

  造诣(y)

  谍(d e)报B、木牍(d)

  燔(f n)土 檀(t n)木 肃穆(m)

  击馨(q ng)

  C、蟠(p n)龙 湛(zh n)蓝 樱(yng)草 橙(ch ng)黄 含苞(p o)

  D、沾(zh n)污 典籍(j)

  更(g ng)正 和谐(ji)

  赏赐(c)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A、错综复杂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水深火热 祸国殃民B、栩栩如生 金碧辉煌 远涉重洋 挥洒淋漓 风起云涌C、别具匠心 心旷神怡 婷婷玉立 丰姿多态 美不胜收D、绰绰有余 开卷有益 韦编三绝 神采奕奕 自相矛盾3、对课题《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简明,醒目,引人入胜。

  B、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在内山书店与鲁迅的"一面之交"。

  C、点也了文章的描写重点:"我"所见到的鲁迅的"一面"。

  D、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所在:"一面"成了我的力量之源,鼓舞着"我"踏着鲁迅的足迹前进。

  4、对《驿路梨花》一文有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

  B、"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名诗,它在结构上能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

  C、该文反映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D、本文大量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使文章悬念层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5、选出不是抒情议论句的一句(  )

  A、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

  B、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足印继续前进。

  C、面对这些无畏的探索者,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

  D、植树使警醒的人们认识了过去,看到了未来,最终就为一种全民性的自觉行动。

  6、选出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动作描写)

  B、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边茫的暮色中。(自然环境描写)

  C、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心理活动描写)

  D、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肖像描写)

  7、下列句子中语序合理的一句是(  )

  A、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000年新出土的文物。

  B、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有贡献的人。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D、全校师生认真听取和讨论了校党委书记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

  8、"长妈妈"这个人物在鲁迅的文章里出现过,你记得她在哪篇文章里出现过吗?她在那篇文章里有怎样的故事情节?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⑴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⑵曾几何时,女儿在报上竟也发表了几篇文章,……

  10、"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联系上下文想想,"我"当时动了怎样的情?

  11、"公斑羚朝那拨年轻的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从人的角度理解这一老一少两只斑羚叫声的含义。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这一来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  ),又会(  )树,有时蝴蝶安详飞过时,它也会(  )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  )到墙上,又(  )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成开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好一会儿,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后,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她慌乱的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12、文中的横线上需填上恰当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A、跳  上  跑  跳  跃B、走  爬  跑  跃  跑C、跑  爬  扑  跃  跑D、跑  上  扑  跳  跃13、对本段开头三句话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

  A、叙述清楚事件的需要,客观介绍这只小猫的来历。

  B、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因为事实如此,故有必要交待一下。

  C、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只猫的死,启下是写了这只小猫带来的欢乐,并设下了伏笔,以与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形成对照。

  D、说明这只猫是三妹和母亲主动要来的。

  1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证明这只小猫的确是十分顽皮。

  B、说明"我们"一家人都十分喜爱这只小猫,同时也预示了它的亡失不是偶然的。

  C、介绍我们养这只猫后遇到的麻烦。

  D、预示这只猫丢失是迟早的事。

  15、"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中的"常"和"笑"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三妹生性活泼,喜欢笑。

  B、借写三妹的常笑,侧面表现小猫的活泼、可爱。

  C、表现三妹与小猫关系亲密。

  D、既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也表现了三妹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16、关于这段话,下面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表明这只猫不仅活泼、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它还很能干、有用,能替我们捉鼠。

  B、整段话中,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C、这段话表现了我们对小猫又爱又恨的心情:爱的是小猫活泼、有趣;恨的是小猫过分顽皮、不听话,常常让我们担心。

  D、文中的"居然"表现了我们对小猫会捉鼠的惊喜之情,"自此"中的"此"指的是小猫会抓老鼠这件事。

  17、文段为何要介绍这只小猫的来历?

  18、这只小猫为何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请用原文回答。

  19、家人对猫的喜爱有哪些具体表现,简要回答。

  20、小猫的丢失作者早已埋了许多伏笔,请举一例。

   (二)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飞渡它。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有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21、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22、第三段中如何理解"我没有想到","我更没有想到"这两句话?

  23、如果将"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死的斑羚"中的"盯着"换成"望着"好吗?

  24、镰刀头羊的结局是 。

  25、"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有何意义?

  26、第三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7、"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8、文中【】中的内容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三)

   血的见证

   --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历史将记住这个血腥的日子。1999年5朋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造成人员伤亡。

  自3月24日北约对南空袭以后,为了安全起见,记者和妻子赵燕萍从记者站搬到中国大使馆。光明日报驻南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也随之住入使馆。因为大使馆有地下室,北约空袭时可以藏身。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坐落在贝尔格莱德市区、萨瓦河左岸的诺维比奥格拉德新区。这是近年建成的一幢一层高的白色花岗岩建筑。

  当地时间7日23时45分,记者刚从楼下回到大使馆三层的住处,由于停电,满屋漆黑。刚进屋,就听到一声巨响,屋顶上一块水泥板就在记者脚前十几厘米的地方落下。

  听到第二声爆炸,看到大使馆火光冲天,同楼的人马上撤离,楼道内浓烟滚滚,人们相到搀扶着、捂着鼻子撤到楼下。当时楼梯已被炸塌,被困在二层、五层的人有的用床单系成绳子从窗户顺下。有一枚导弹从楼顶一直贯穿到地下室,引起贮藏在地下室的汽油和煤气罐起火,整个使馆燃起熊熊大火。大使馆邸也被导弹击中,楼顶被掀掉。

  记者亲眼看见两人满脸鲜血,其中一人已神志不清,被送进医院。馆内共有约三十人,竟有二十多人受伤。

  今年3月赴任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驻南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记者含着眼泪为三位遇难的同行拍下了最后的照片,作为血的见证。

  中国使馆潘占林大使一直在现场指挥抢救。轰炸发生半小时后,南联盟外长伊万诺维奇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及内务部长赶到大使馆,对使馆人员表示慰问,强烈谴责北约的暴行。当地华侨也马上送来棉衣和食品。

  击中大使馆的至少有三枚导弹,其中一个弹坑直径十几米。

  据悉,这是驻南外交机构第一次被炸。

  当地时间8日5时(北京时间11时),中国大使馆依然浓烟滚滚,中国大使馆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族仍在迎风飘扬。

  今天下午,中国驻贝尔格莱德数百名华人举行抗议游行,南斯拉夫数千人参加,游行队伍高举中国国族,打着"反对霸权,血债要用血来还"、"强烈抗议北约"等标语。(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

  29、"血的见证"中新闻标题中的 ,触目惊心,字词之中表达了 之情;"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是 标,既点明了 ,又表现出作者 ,所写事情真实可信。

  30、请写出这篇新闻的导语。

  31、文章首句"历史将记住这个血腥的日子"点出了事件的 ,第二句准确叙述了 。

  32、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三个层次,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3、这三个层次是怎紧密联接的?

  34、这三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的顺序来排?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使馆被炸?

  35、请分析一下这则消息写作上的特点?

  36、文中划线的段落运用了对比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四)

  ⑴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⑵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着,便偷偷地藏在卧室的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您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⑶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奇怪,便问道:"爷爷,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噢……爷爷以前爱吃,现在不……不爱了!"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我吃。

  ⑷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⑸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他爱我远胜于爱荔枝!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

  ⑹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不喜欢"为借口,把优势让给了我。而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⑺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37、关于荔枝,苏东坡写了诗句" ",《荔枝蜜》侧重写了荔枝的 ,本文写了荔枝的 。

  38、这是一篇以 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借荔枝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这是 。

  39、文中引出下文的一句话是 。

  40、"从这时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41、"我也学会了'撒谎'"一句中,"撒谎"一词为何要加上引号?

  42、文末说"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43、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的是"我"八岁时发生的一件事。

  B、文章是按时间的推进、地点的转换来记叙的。

  C、爷爷看"我"吃荔枝"默默的笑"体现了对"我"的疼爱。

  D、第三段中"我感到奇怪"的原因是爷爷说的话和姑姑说的话相矛盾。

  三、写作如果你就是上文中的"小琴",现在的小琴又是什么样的呢?以"妈妈病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有恰当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600字左右。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