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学习方法 > 正文

2019中考地理复习指导策略与建议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5-26 21:34:41

中考真题

地理复习指导策略与建议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探讨中考的复习问题,下面就地理学科的复习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中考形势分析。

1、 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考试范围包括初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大部分章节及济宁地理的内容,每周仅有的两节地理课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2、中考题目难度大,综合性、灵活性与开放性都很强。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近两年的中考成绩说明那种认为读读背背就能考好成绩的想法是错误的,鉴于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

3、参加中考阅卷的老师反映,学生对综合题的主观试题部分因回答不完整,语言不规范、不条理,失分现象较多。因此,老师在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联系教材与学生生活,多角度尽量全面并且要用地理的学科语言(学科术语)来作答,语言做到条理、简约,让人一看便清楚答的什么,不冗长,不费解,这样就能让阅卷老师满意,获得较高分数。

二、近几年中考试卷的特点:

从近几年济宁市 试题的发展变化趋势看,试题的导向性明确:突出了学科特点及创新教育,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强调了创新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1、突出了中考的导向作用。

(1)学科的导向性;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地图有关知识的考查(含无图考图题)占的比重愈来愈大。05年试卷出现了七幅图,占24分;06年试卷有九幅图,占27分。

(2)素质教育的导向性: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查,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地理观念、地理意识的教育,考查了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等。比如05年第22题非洲与我国的外贸合作极具互补性,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你认为这种互补性体现在哪里?第24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北方两大工业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的自然条件。06年第10、11题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等。

(3)新课程的导向性:试题注意联系新课改,逐步渗透《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题情境设置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视野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向社会。

2、开放性题目大量增加。试题考查的知识既出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拓宽视野,重视实践,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和实践中形成的能力,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放性题目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在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中,特意没有给出唯一答案,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答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凡解答符合原理、切合实际者得分。开放性题目的增加,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主观发挥,大胆联想。同时也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06年第21题读图找出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信息,第22题请你出谋划策都是明显的例子。

3、综合性的内容大量增加。所考核的知识空间跨度大,联系性强。既有学科内部相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综合,又有与生活实际、时事热点问题的结合,全面考核了学生的审、读、用、析图能力,空间想象及时空转换能力,推理能力,综合性强。这样设计试题,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避免死记硬背、断章取义,也可以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应用地理知识,牢牢把握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不要搞题海战术,复习课老师要精心准备,突出重难点,重在指导学生,忌面面俱到的把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

2、重视“双基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从改革的方向来看,突出能力考核是大势所趋,也是中考地理试题一个显著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科“双基”教学的要求有丝毫的降低,而是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从严格意义上讲,读、用、填、绘图能力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范畴,最近几年中考的试题中所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也都属于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能力考核是建立在“宽知”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得分比较低,并不是由于试题本身难了或超纲了,而是由于许多考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使学生具有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理应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记住了”的水平上,那样,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必须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做到真正“弄懂了”,“情况变了也会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在基础知识梳理过程中,要重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上。在完善知识结构后,要重在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要重视基础知识中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乃至应用的过程,进行“追根求底”式地剖析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2、强化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标志性语言。因此,读图能力历来是地理教学中被首要培养的一种。在日常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①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通过读图把问题引向深入。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提出问题,引导读图,通过读图找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图能力,这才是读图的目的,所以读图时要充分挖掘图中的内涵, ②紧紧结合教材内容读图,读图的形式应多样化。在读图时,必须选择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图,指导学生从确定的某一方面去读图,使读图具有针对性。同时,读图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多种读图形式,如课本插图,板图,挂图,投影片等相结合,才能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形成填绘地理、读图计算、读图分析等能力。

3、注重阅读能力与表述能力的培养

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其它文科教学的分析思路,譬如:

①用逐句分析法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②用主题大意法从文字中获取主要信息。

③用联想法挖掘文字中的隐性信息。

地理表述能力需要地理教师长期地,有针对性的耐心培养,最好是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表述层次,例如:

①第一阶段----最准确的表述。

②第二阶段----最完整的表述。

③第三阶段----最简洁的表述。

④第四阶段----有理有据、多角度、多方位、科学简洁的表述。

培养学生对文字材料的处理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教给学生要用地理的学科语言、地理术语来回答,发挥个人想象,多角度切入,注意联系个人生活,力求语言准确、简约、条理。

4、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近几年中考地理试题,特别重视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如最近几年试题中的“温室效应”、 “沙尘暴问题”、“水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问题”、“四大工程建设问题”、人口问题等,都是国内外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把现行教材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一是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能反映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介绍与课本知识的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增强时代气息,开拓学科视野;要有意识的把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中各类有关地理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关心国内外有关大事,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给予足够的关注。

各位同仁,中考复习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把2007年中考这出戏演好,给全市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地理天气与气候复习指导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