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学习方法 > 正文

初一语文各类题型解题方法技巧总结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8-03-18 19:28:53

中考真题

  初一语文各类题型解题方法技巧总结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组材线索。组材的线索多种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有的以感情为线索,还有的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抓住了行文的线索,可以较快的理清文章的思路与脉络。
 
  2.记叙要素。写人记事,必然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就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掌握文章的要素,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记叙顺序。包含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4.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行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5.句子的作用。一般包含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6.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等。
 
  7、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
 
  二、把握解题方法一般而言,语段阅读应先读试题,然后再读文章。当然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下面我们做一下分析。
 
  1、层次分析类试题:注意提取语言标志。2004河北卷的22题和2005的22题都是层次分析类试题。后者要求我们概括西尔维娅对轻人的感情的变化,其实就是考查我们对行文脉络的整体感知能力。因而,本着初遇时怎样,相处时怎样、分手时怎样去答,这一题便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2、语句分析类试题:注意揣摩具体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确实,理解某一句子的内在含义,必须到文章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去揣摩和体会,归结起来,在语境中品悟句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到该句前面的相关内容中寻找答案,一是到该句后面的相关情节中提炼答案。
 
  3、语句作用分析类试题:答案力求全面准确。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4、形象分析类试题:语言力求精炼准确。解答这类试题,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可以说,理解文章内容是基础,而简明的表达又是得分的关键。
 
  5、开放探究类试题:注意文章立意与自我体验的结合。解答开放探究类试题,需要我们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是观点看法。当然,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常见的开放探究类试题除补写题外还有如下几种形式:
 
  (1)根据选文内容谈感受或启示;
 
  (2)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选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突出整合,考查与选文相关的知识(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故、名句等);
 
  (5)强化积累,完成语言或材料积累卡片。
 
  三、加强表达训练中考记叙文阅读以主观题为主,因此,表达能力的优劣已经成为决定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答题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答题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我们把几类试题答题的常用词语及相关技巧做了一下概括,供同学们参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常用词语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分析语句作用的方法及常用词语:分析语句作用一般先谈结构作用,后谈表意的作用。
 
  常用词语可参考上文。这里只对结尾段和照应句的常见作用做一下归纳:
 
  (1)结尾段的作用。①总结全文,点明观点,或升华情感。②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2)几种照应句的表达作用。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揭示或强调标题含义,突出文章中心。③行文中的前后照应。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完整。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用语一般力求精美。可多用四字短语。评价语言特色的常用词语有: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语言简炼、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