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五)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4-28 21:21:31

中考真题

  九、《马说》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三、一词多义: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驱赶)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鞭子)。食:食不饱,力不足(shí,吃)一食或尽粟一石(s?,通"饲",喂)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代词,它,指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恐怕,表推测语气)之:骈死于槽枥之间(结构助词"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调节音节,无意义)

  `四、重点词语解释: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10、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十、朗读节奏: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D)A.骈死于槽枥之间--(与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B.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到。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1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十四、开放性试题: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附:1、"说"的概念:说,也称杂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早期的"说"是谋臣向君主献计献策的"说辞",要求深入浅出,生动婉转,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等来增强说服效果。后来"说"体由口头转向书面,演变成阐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的文体,形式自由活泼,带有杂文、杂感性质,或侧重记叙,或侧重议论。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这种体裁。

  2、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十:《曹刿论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①曹刿(guì)②又何间焉(jiàn)③肉食者鄙(bǐ)④牺牲玉帛(bó)⑤小信未孚(fú)⑥登轼而望之(shì)⑦吾视其辙乱(zhé)⑧夫战,勇气也(fú)⑨望其旗靡(mǐ)

  二、作者及出处: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鄙。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3、又何间焉?间:参与。4、小惠未编:通"遍",遍及,普遍。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四、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五、朗读中应注意的语气。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