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09年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五)--爱莲说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4-21 14:59:18

中考真题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一、词语。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之:的。蕃: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染:沾染。濯:洗涤。清涟: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3、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蔓:长枝蔓。枝:长枝节。远:远播。清:显得清芳。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认为。隐逸:指隐居的人。)5、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6、陶后鲜有闻。(鲜:很少。)7、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译:晋朝陶渊明惟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都喜欢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却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它的茎内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芳;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数就众多了。
三、课文理解。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2、“独爱菊”“独爱莲”中,用两个“独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与陶渊明爱菊又有所不同。)
3、具体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4、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5、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作者对爱莲是极力赞赏,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这样的品格在当今时代是否过时了?(这种君子应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这种品格不过时,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还需要保持清正、廉洁的作用,洁身自好,不受社会歪风邪气的污染。)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8、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怎样看待?(答:我并认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观点。因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很多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比如周恩来,他们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时代的骄子。)9、本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的高贵的品质的一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文中作者拿菊和牡丹跟莲对比。前者是正衬,后者是反衬。作用是突出莲的高贵品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结尾这一句的感叹,表达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俗的鄙弃。
10、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你另举出两种花,并说出他们各自的象征意义。(康乃馨—母亲的爱;百合花—百年好合、纯洁)
11、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同意,菊花不争春,只在秋天默默地绽放。独自抗击寒霜,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隐居逃避,所以说是“花之隐逸者”。)
12、用“出淤泥而染”比喻君子不随时俗,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用“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洁身自好,不阿谀逢迎权贵。用“中通外直”比喻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用“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纯正无邪,不拉拢勾结。用“香远益清”比喻君子品格高尚、声名远扬。用“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重。文中感叹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