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09年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一)--曹刿论战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4-21 14:25:31

中考真题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一、词语。
1、齐师伐我(师:军队  我:指鲁国)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之:这件事。间:参与)  3、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
4、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借。)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有“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从:跟从。)  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信用。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以:按照。情:实情判断)10、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1、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可以凭借。从:跟随)12、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之:助词,无实义)13、齐师败绩(败绩:大败)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遂逐齐师(遂:于是。逐:追赶追击)14、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 克:战胜  故:缘故,原因)15、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无实义)16、再而衰(再:第二次)彼竭我盈(竭:衰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推测、估计。惧:惧怕。伏:埋伏,焉:在那里)18、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他们,指齐师。靡:倒下。故:所以)19、古今异义。①牺牲:古义:古代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②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③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④师:古义:军队。今义:老师。⑤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⑥忠:古义: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⑦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20、一词多义:之:①小大之狱(的)②公将鼓之(助词,无实义)③公与之来(他,指曹刿)④登轼望之(指齐军)⑤忠之属也(的)⑥故逐之(指齐军)
二、翻译。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他的同乡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何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译: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众您的。)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 一明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前往。)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战车横木远望齐军。)
11、既克,公问其故。(译:已经打了胜仗,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1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译: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齐国是大国,难以猜测,怕有埋伏。)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已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三、整体感知。
1、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①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
②(了解)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些方面?(A、取信于臣B、取信于神C、取信于民)或(A、臣子拥护B、神灵保佑C、人民信任)
③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
④“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内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的实质是:取信于民。
⑤本段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原因(用原文四个字):忠之属也。
⑥(了解)“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
2、第二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①本段用“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战机。
②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了曹刿指挥的正确,突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着重记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
③在遇到齐军时,曹刿为什么要阻止庄公击鼓进军?(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所,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庄公要追赶齐军,曹刿说:“未可”,后双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你能否从“齐人三鼓”的现象中揣摩出齐军战时的心理?(用“三鼓”一语表现出齐军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想急切取胜的心理)
⑦作者为什么不具体描写战争的规模和场面,反而多次写曹刿阻止鲁庄公的举止?(文章的中心是要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战争的规模和场面与此关系不大,如果写了,反而会冲淡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主次不分。)
⑧文中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说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3、第三段:曹刿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①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②“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军才第一次击鼓之时。③“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辙乱:曹刿下车后仔细察看车印中发现的,旗靡:曹刿登上车前横木远望中发现的。)④“公问其故”这表明鲁庄公是见识浅陋,昏庸无能的人。⑤文中成语: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⑥鲁国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A、战前政治上取信于民。B、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⑦有人认为鲁庄公虽“鄙”,却并非昏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我赞同这种说法。鲁庄公虽然目光短浅,但能在政治上做到取信于民,因此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为长勺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文中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举例分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战前:鲁庄公浅陋,曹刿有远谋;战时: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刿详察敌情,抓准时机;战后: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5、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①赤壁之战②官渡之战③淝水之战。
6、(了解)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惧有伏焉(用原文,限四个字)
7、在文中找出和《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①齐人三鼓。刿曰:“可矣”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8、(了解)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肉食者鄙”?(①公将鼓之②公将驰之③公问其故)
9、“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的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结构:承上启下。内容:暗示庄公之鄙。)
10、你认为“长久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说理由。(答案一:有关,由于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答案二:无关,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11、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一: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答案二: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适时出击,适时追击,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答案三:统治者要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2、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例: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
13、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①既克—攻无不克(克敌制胜)②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③望其旗靡—所向披靡(望风披靡)
14、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战后,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结合上文略作分析)(答案一: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答案二: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答案三:有很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15、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6、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
我赞成这种观点。古时战争胜负取决于人的因素,武器落后,所以“勇气”是取胜的关键。这与高科技武器决定战争胜负不同。
1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课文选自《左传》—左丘明—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写“长勺之战”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