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19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从2006年中考语文看2007年命题趋势

来源:语文网 2007-03-25 11:52:43

中考真题

      一、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兼具“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特点。这些试卷,注重考查综合语文素养,突出灵活性和基础性,注重文化性和地方性,体现综合性和创新性,力求时代性和全面性,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尊重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这些试题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2007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
  根据对近几年中考真题的分析,特别是对2006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以及教育部对命题指导意见相关精神,笔者认为2007年中考语文命题总的趋势是:考查内容仍包含“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积累与应用”考查主要包括: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写作”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淡化文体要求,注重选择性。
  1.改革力度加大,试题更趋完善
  从命题者的角度看,他们认为命题跟许多艺术家进行创作一样,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要不选文还不够理想,要不题型设计还有些不足,要不作文题与一些地区的作文题撞车。因此,2007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各地将会在2006年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不过,考试命题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变化不是根本性的,而是渐进的、有规律的,否则,将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样,考试和评价的作用就不会是积极的,甚至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混乱,这是很不合适的。因此,2007年的中考语文题将会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使试题更具有科学性,更加符合考查语文能力和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人才的要求。
  2.体现新课程精神,落实新课标要求
  2007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将会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地用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的精神作指导。特别是新课标中有关“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如对考试的整体要求是: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要求是:识字与写字中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阅读能力:“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写作能力:“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并要求要表达真情实感,要有创意。
  3.题型更新颖丰富,内容更符合语文素养的要求
  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看,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试题,无论是积累运用部分,还是阅读、写作部分,题型都十分丰富新颖,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如古诗文默写的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题型、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题型、阅读题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开放性题型以及作文题的体现时代精神的题型。试题内容也在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明显的特点,将会通过各地区的交流沟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运用。
  4.作文将进一步以生为本,凸现地方特色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无论是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题意(材料)作文,都体现着以考生为本的精神,降低了审题难度,使?位考生都有话可说。2006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选题作文占了主流,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在材料提示或备选填充的标题中,要求考生以我手写我心,彰显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这一命题原则将贯穿于2007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之中,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一是借鉴其它省市或地区的命题经验,二是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大特点,也是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同时,各地的作文试题又更具地方特色。一是指试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二是试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命题又一趋势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